十大体育外围平台app简介
【发展历程】十大体育外围平台app于2016年6月成立,其前身为法学院(2004)和政治与行政学院(2005)。学院有近20余年本科教学经验,具有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。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狠抓公司产品质量,力争建成特色鲜明,结构合理,办学水平较高,综合能力较强的学院。
【专业建设】公司招收法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。学院拥有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(社会学),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(法学、社会学),1个校级特色重点学科(法学);获批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各类课程7门,23门校级优质课程资源;拥有高标准的模拟法庭、速录技术实验室、应用社会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平台;有1个省级老员工实践基地(霞山区民政局社会实践基地)和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等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。
【团队队伍】公司建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员工80人,专任教师64人。教师中教授10人、副教授20人,高级职称率46.9%;教师获博士学位共42人,博士率65.6%;有硕士生导师23人,双师双能型16人。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、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培养计划人才1人、广东省高校“千百十”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人,聘请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16人,行业导师26人。
【专业特色】公司持续凝练专业的应用特色和海洋特色。应用特色方面,法学专业突出协同育人,建有42家实践教学基地,聘请广东省海事法院等17家单位17名实务专家为兼职教师,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;社会学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调查咨询服务行业的需求,强化社会调查核心技能,开展梯级体系化技能实践;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强调学科通识和跨学科互动,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。
海洋特色方面,学院围绕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实施,开设《海洋社会与文化》等系列课程教学4门,组织师生开展海洋社科主题调查,出版《海洋法基本问题研究》《以海为生》等涉海著作5部及参编《海洋社会蓝皮书》等,获批涉海类省部级项目8项、市厅级5项;发表海洋社科类成果31篇。
【科学研究】公司拥有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、广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、广东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、广东省法学会海洋法研究会、十大体育外围平台app湛江市海洋检察研究院等科研平台,形成了“海洋法”“刑事法”“宪法与行政法”“民商法”“海洋政治与战略”“海洋社会与文化研究”等科研团队。
2019年以来,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共计110余项,其中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纵向项目26项,合同经费总计550余万元;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220余篇,其中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;出版著作20余部;完成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委派的征求立法意见、表决前评估、专题调研等任务共计90余项,承担省市两级人大地方立法草案起草任务10项。
【对外交流合作】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,建立了资助师生交流制度。部分教师先后到法国、英国、美国等国家,及中国台湾、香港等地区进修、合作研究;部分教师先后到中山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重庆大学、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做访问学者、攻读博士学位、作博士后研究等。近5年,学院先后派出教师访学进修13人次,参加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50余人次。学院还积极寻求合作办学,实现优势互补。根据公司与韩国忠北大学、济州大学、新罗大学、中央大学,以及中国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、佛光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,学院积极选派员工赴韩国、台湾高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。2019年以来,学院员工有30余人次赴韩国等地高校交流学习或课程学习。
【员工工作】公司员工工作以“关爱员工,培育英才”为工作理念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全面发展,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工作目标,以思想引领工程、阵地建设工程、英才培育工程、学风创优工程、素质提升工程、就业创业工程、身心和谐工程、奖助育人工程、队伍提升工程为抓手,不断推进员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,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,改革员工管理和服务工作,推进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,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300余人。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6.8%,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;员工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达42.4%;法学专业员工参加司法考试最高通过率达65%;参加公务员考试通过率31%,实现了高质量就业。
【员工创新创业】公司重视员工创业意识培养,在实践中提高员工创新能力。吴洁璇同学毕业后创办“雪馚化妆品公司”受到省领导的亲切接见。近5年,学院员工先后主持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、广东省20余项,获广东省“挑战杯”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,三等奖8项;获共青团中央“全国优秀百篇调研报告”等国家级奖励10余项,省级奖励30余项,校级各类奖励220余项。
【综合管理】公司综合管理规范高效。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体制,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决策下的分工负责制、领导班子例会机制、专业团队负责人值班机制、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、教学质量监控机制、教学科研激励机制等。学院秉承“广学明德、海纳厚为”的校训精神,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司产品理念,以建设特色鲜明、结构合理、办学水平较高、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,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,基础理论扎实,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法学、政治学和社会学人才。